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诸天:从紫霞神功开始 > 第一百零二章 岳封论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这一套剑法,分为七剑七式.....”岳不群缓缓的说起这“全真剑法”的种种套路。

这“全真剑法”创立的时代算是北宋末年,距这时已经有了数百年的时间。北宋末年,战乱频出,乱世之中也崛起了一位又一位的武林好手。故而那时候可以算的上是武学的鼎盛时期。种种奇功秘艺层出不穷。

而彼时,正统道家武学也为走向衰弱。许多道藏经典也没有在战乱中遗失。正是在一个这样璀璨的时代。黄裳才有机会遍览道藏和各门各派的功夫,写出《九阴真经》这本号称“天下武学总纲”的奇书。

而全真教能在那个时期,成为武林中的顶尖教派。比起如今少林武当的地位,还要犹有胜过。毕竟如今虽然少林武当起名,可佛家武学的代表少林寺,一直以来的地位,是隐隐在道家武学的代表武当派之上的。

毕竟,少林寺在这千年以来,一直都能保持相对完整的武学传承。而武当所代表的的道家功夫,其中有不少精义都已经流失,虽然有武当祖师张三丰张真人承前启后,真正可以说把道家功夫发展到了巅峰,所创的太极拳剑,可谓是尽述道家武学的真意。

可这武功立意太高。饶是以当年的明教教主张无忌的天资,也未能说真正明悟了太极精义。武当的后人中,对于这太极拳剑的领悟,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冲虚道长的上一代,更是被日月神教掠走了张三丰祖师手着的《太极拳经》,于是这传承的内容又少了几分。

所幸张真人的功夫境界实在太高,留给武当后人的武学宝藏数不胜数,在这样一位大宗师的遗泽下,武当派的武功虽不如往昔,却也仍能保持住正道武林的执牛耳者的地位。但是真要论起来,实力还是隐隐在少林之下的。

而至于冲虚道长的几名弟子,更是没有学到冲虚道长的几分本事。因此此刻的武当,也隐隐露出衰弱之势,这也代表了整个武林中,道家武学逐步衰弱的趋势,毕竟,太多的道藏经典遗失在了两宋元初的一场又一场战乱之中。缺乏了道家经典的灵魂指引,道家武学的衰弱也是可以得见的。

而在全真教兴盛的时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武林第一大派,即便是那时的少林寺,也不敢说能有什么可以和全真教相比的地方。作为全真教弟子必学的剑法,这门全真剑法虽然在金系武侠里的实战表现一直很拉胯,但是依然不可否认,这是一套包容了许多道家武学精微奥义,由浅入深,包罗万象的精妙剑法。

毕竟,战绩拉胯,也是要看对手是谁,在书中记载的全真剑法输的阵仗里,不是对手是黄药师,金轮法王这样的五绝级对手,就是使用者是赵志敬这样的拉胯选手。而耶律齐输给李莫愁这一仗,也是有李莫愁所学的古墓派武学,对于全真教武学有诸多克制之处的缘故在。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全真剑法中包含的许多道家武学真意,在如今已经遗失了。若岳不群只是从头学这全真剑法,这其中的许多道家武学的武理,他虽然能通过招式学会,但是却未必能真的明白。

而巧就巧在,系统对于他的灌注,是包括了王重阳本人创立这门武学的记忆在内的。王重阳作为全真教的创始人,更是掌握了道家秘典《先天功》这门神奇的功法,对于道家武学,道藏的理解,自是要胜过如今这个时代的人许多。

因此,封不平只是一听,心中不由得便升起了几分重视,心道:“这门剑法的许多道理,我之前从未听说过,可是一听下来,便和之前所学的许多道理有共同之处,关于原先武理之中不甚明朗的地方,也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

这全真剑法作为全真教的入门剑法,本身的许多变化,也是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这剑法分为七剑七式,共七七四十九式。一般来说,新入门的全真弟子,除却一些天资最为过人,根骨最为非凡之辈。都是由授业之师选择其中的一剑教给弟子。

这门全真剑法,每一剑每一式之间,都有着彼此的关联。洞悉了其中一剑的变化,再要学其他几剑就会容易上许多。而这七剑七式,逢三逢五逢七,又有另一层精妙的变化在内,又有一套道家学说,作为其中的注解。

前面说过,全真教一般的新入弟子,上来先学一剑,学完之后再学一剑。学成三剑之后,便可参加全真教逢三,六,九,十二月,每三月一次的门派大比。根据其中的表现,便会传授如何贯通三剑的道理。随后师父便会传授第四剑,第五剑。

对于寻常资质的弟子来说,学会前三剑且能将其贯通,便需要花上三五年的功夫,而这五剑是一道坎,如若学不会,悟不出来,这辈子可能也就卡在了这个境界,只能算的上是一名普通的全真弟子。但是若能悟出来,再学最后的两剑,贯通七剑,便较为轻易。

学熟这七剑七式,并能将之融会贯通,便可以算得上全真教的精英弟子。即便行走江湖,也能算的上一名二流好手。且由于全真教武功境界高,全真心法也可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内功,非是遇见了那些受福源天资所限不能再进一步,却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牌二流,在这个层次的精英全真弟子可以说是罕逢对手。

在往后的境界,便是随着自身对于全真武学的理解,道藏的解读,在原本的全真剑法的基础上自己衍生新的招式了。这也是拉开精英全真弟子之上的差距的代表。到了那个层次,便可以称得上是全真教的核心弟子。如当年的赵志敬,甄志丙等人,便是在这一层次。

到了这个水平,便可以算是跨过了武林中到达高手这一层次最为关键的一个坎儿。可以称得上一句“准一流高手”了,而且仗着全真教武功的厉害,即使是碰到一流之上的绝顶高手,也可以周旋一二。

像《倚天屠龙记》的原作中,作为三代弟子的赵志敬和尹志平,遇上了准五绝级的金轮法王,也能斗上二三十招。

由此,便可以见到这门全真剑法的精妙之处,不能简单的将其视为一门普普通通的入门剑法。而是更可以把他看着王重阳对道家真意通过剑法上由浅入深的解析。顺着这门剑法的思路,便可以指引门下弟子们一点点加深对于道家武学的理解,从而依靠自己的理解衍生出新的招数。

这正是暗含了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至理。而封不平虽然道学根基及不上前人深厚。但是以他在剑法上的进境和理解,自然是可以高屋建瓴从这些剑法中领悟出其中的厉害。

而想要创造这样一门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入门的剑法,就需要对道家典籍有着极其深厚的领悟。听着这样的一门剑法,即使是武功境界不如封不平的成不忧也不由得暗暗心惊:“好厉害的武功,基础的部分虽然浅显,却是能以此给入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岳不群经营华山派以来,门下弟子不多,却是不声不响的创出了这样一门能根基扎实,意境深远的剑法。”

此时,岳不群讲解的,正是这门全真剑法的入门部分。成不忧只是听出了这门剑法中根基深厚的地方,封不平却能从其中的韵味里,体悟出许多和华山剑法的道理可以相互印证的地方。毕竟,华山剑法也是在道家武学的范畴内,和作为玄门正宗的全真剑法相比,自然是有许多可以印证之处。

只是在封不平眼里,岳不群所述的这门剑法,意境要更为甚远,道意要更为浩瀚。不由得暗暗心惊:“岳不群说他所创的这一路剑法,和华山剑法截然不同,我原先还不信,现在想起来,他却是没有丝毫夸大之处。”

“这岂止是与华山剑法不同,这门剑法的想法和意境,还要远胜于华山剑法。”封不平目光一闪,心想:“只是,剑法并不是意境甚远,道意高绝,便可以说的上是一门好剑法。”

“像那泰山派的五大夫剑,也是内藏苍然古意,内藏奇变。论意境高远,泰山剑法中少有能及的,可若要论威力,这门五大夫剑,在五岳各派的剑法中,也只能算是寻常。”

“岳不群所述的这门剑法,在道意上自然是要超出那五大夫剑许多,在许多适合入门弟子修习的地方,也有独到之处。可是一门剑法能否行走江湖,成为门人弟子立足武林之中的立身之本,还是要看剑法的威力。”

想到这里,封不平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傲然之意:“我剑宗的许多剑法,虽然在剑意道韵上,并不能说有多么过人之处,但是无一不是我剑宗前辈们千锤百炼的实战招数。其中的精深者,更是威力无穷。”

“岳不群创的这门剑法,听起来确实是有那么几分意思,但是真论威力,此时还未能听出什么厉害之处。”

想到这里,封不平不由得升起几分自得之心:“岳不群毕竟是气宗出身,许是练气练得魔怔了,迷上研究那些道藏经典,故而在道家学说的领悟上,颇有了几分建树,而这些年华山招收的弟子也想必都是平庸之辈,为了让这些弟子好入门,岳不群结合自己从道藏中得来的知识和教徒的实际经验,创出这么一门剑法也是合理。”

“但是,想要在江湖上立身,没有精妙的武功,在道学上的境界再高,可最终还是要靠招式的精妙和威力来拼出胜负。这才是正道!”封不平的眼里,迸射出一番战意,打算用自己对于剑法的理解来说服岳不群。

这却是由于道家武学许多失传断代带来的弊端了。那便是道藏经典,和武学招式间的分离。像那葵花宝典,也是上部阐述练气和对道家经典的解读,下部则是具体的招式等等。这样之间的区别,也是华山剑气两宗分歧的开端。

但是在道家武学完善的两宋时期,不少的门派的武功,对于如何解读道藏经典,都有着一些专门的注解典籍,由此便可以提高门下弟子的底蕴,从而引导他们如何通过研读道藏加深对武功的理解。

而像九阴真经,九阳真经,葵花宝典这样的秘籍,则可以算得上是具有相当高度的总结。华山派虽然有幸在如今这个时代得见了葵花宝典这样一部还保留着上个时代的武学秘籍特征——对于道家学说和武功结合的具体化指引。却由于所读的部分不同,产生了分歧。

此时,岳不群已经讲完了全真剑法七剑七式的基本变化。说到:“这便是握着一路剑法的基本套路。”

“来了!”封不平眼中一闪,笑道:“岳掌门所创的这一门剑法,确实是意境甚远,招法精微,只是在威力上,似乎有所不足。”

岳不群却是一笑,说道:“这却是因为,其中还有一些道理没有为封兄阐述,这却是道家典籍.....”

岳不群自己,自然是没有这样的见识,但是他有着王重阳的记忆,故而对于这些道藏经典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此时他已经开始结合道藏讲述这七路七式全真剑法彼此之间如何结合,衍生新的招式的道理和方法。

这方面的道学知识,却是封不平从未听闻过的道理。如今这部分的知识,早已经失散。封不平听到了这些理论,不由得精神一震,心道:“原来我道家武学中,居然还有这些道理?这些,却是从没听过见过,但是,确实有几分道理....”

封不平还能用自己的武功境界去理解,而另一头,成不忧却是已经完全听不懂岳不群讲的是什么,只有在讲解具体的剑招的时候,才能跟上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