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佟佳氏指使手下的宫人向悦仪出手,本来今天还等着看悦仪请安来迟的笑话呢。

哪知道请安来迟的是她,她要害的人倒是早早的到了。

想起刚刚进门时宜妃同两宫太后相谈甚欢的情形,佟佳氏心内暗恨,便开口挑衅道:

“听闻宜妃妹妹入宫时带了十箱金锞子和十箱银锞子当嫁妆?怎么?宜妃是怕皇上养不起你吗?”

宜妃坐在椅子上勾唇一笑,反讽道:

“怎么佟庶妃竟然不知道本宫娘家同内务府做生意的事情吗?

本宫还以为满京城都知晓此事呢?

怎么佟庶妃的堂叔佟国章没有说过此事吗?

本宫可还记得,在本宫幼年之时,佟国章受奸人教唆,买通了他塔喇府上的粗使婆子。

想要将本宫与本宫的兄长骗出府去绑架,而后向本宫的阿玛额娘勒索钱财呢。”

说着悦仪顿了顿,向着太皇太后道:

“太皇太后,当时臣妾还年幼,还好有几分机灵和运气,恰巧碰见了在兄长们陪同下微服出巡的圣上到臣妾家中歇脚。

还是圣上英明决断,派人去查,才知道是受人蛊惑的佟国章做出的此事。

要不是有皇上当时查明真相,处决果断,臣妾今日还不知能不能坐在这里,有那个福气陪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逗趣了。”

悦仪的描述富有情感又不做作,只是在最后表达了一下幼年遇到此事的无助心情,轻易就让人代入了进去。

看着高位上的两宫太后面色不愉,悦仪就开心了,再一看佟佳氏的脸色,要不是场合不对,悦仪都想要拍手叫好了。

紧接着悦仪又道:

“至于佟庶妃你说的那些金银裸子,说起来这东西本宫还得谢皇上的厚爱。

本宫入宫前,是皇上有口谕到郭络罗府上,说是今年的收益皇上少拿一层,那一层用来给本宫添妆。

本宫额娘感念圣恩,就直接让人赶制了一批各色金银锞子出来,让本宫带着入宫,以示陛下隆恩浩荡,以谢天恩。”

看着佟佳氏那越来越接近猪肝色的脸色,悦仪又补了一句:

“怎么?佟庶妃你入宫前没有收到皇上给的添妆吗?”

然后再一脸疑惑的看着她,直看的佟佳婉鹭想要吐血。

郭络罗氏,这个贱人,她怎么敢,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称本宫为佟庶妃,可恶。

钮钴禄氏那个贱人压她一头就算了,好歹钮钴禄氏是大族,遏必隆从前又是辅政大臣,一等公。

她郭络罗氏凭什么,既有封号又有册封礼,就凭借着她有几个哥哥在三藩战场上立了功吗,可恶。

此次入宫三人,她可是皇上的嫡亲表妹,结果却是位份最低的一个,说得好听是享妃位待遇,实际上还不是没册封的庶妃。

佟佳婉鹭此时最恨的就是她入宫的位份,以及悦仪远高于她的位份。

佟佳婉鹭看着悦仪的眼神几乎要沁血,阴沉沉的,虽然表情管理不错,只一瞬就收了起来,不过却没逃过悦仪的眼睛。

恢复了表情管理的佟佳婉鹭继续说道:

“皇上当然也为我送了添妆,虽没有给宜妃妹妹的那样大气,却也件件精致。

不过我说宜妃妹妹,你如今既然已经入宫了,自然该收敛收敛那些暴发户的气质。

整日将那些黄白之物挂在嘴边成何体统,好好学一学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宫妃才是正经的。”

佟佳婉鹭只是享妃位待遇,自然无法自称本宫,可她又不甘心向悦仪自称婢妾这样的字眼,便用我来代替。

又因为生辰比悦仪大了那么几个月,便称呼悦仪为妹妹。

当然悦仪也是不能惯着她的,直接回怼道:

“佟庶妃你没事吧?

黄白之物又如何?金银又如何?怎么就低俗不堪了?

这天下,上到大内,下至庶民,每天的衣食住行哪样是离得开银钱的?

朝廷向大臣们发放俸禄,赈灾练兵,打仗,哪样不需要银钱?

就你高贵?不用银钱,每日食空气饮露水便能存活不成?

听闻佟庶妃自幼喜爱汉学,想来在闺中之时也是多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此等高雅事物了。

怎么佟夫人竟从未教导过你如何掌家不成?

日后佟庶妃你是不是要问出‘何不食肉糜’那样的话来?

金银虽然说着有些俗气,不过却是每个人,每天生活中都离不开的,佟庶妃应当正视金银的重大作用才是。

还有佟庶妃入宫前没有好好学过规矩不成?

你只是享妃位待遇,本宫却是有封号有册封礼的宫妃,你竟然对本宫自称我?

本宫知道佟庶妃年纪大,家中姐妹不少,可是本宫家中只有本宫一个女儿。

本宫娘家也没有佟佳氏的亲眷,佟庶妃以后可别不要见到谁都叫妹妹了,本宫没有你这个姐姐。”

悦仪的话,话糙理不糙,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对她更为喜欢了。

国库不丰,如今又有战乱,时局不稳,朝堂动荡。

大军在战场上每日所耗都是天文数字,偏偏京中勋贵子女们依旧耽于享乐。

大清才入关多久啊,就有这么多人被中原的繁华景象所腐蚀了。

康熙同郭络罗家合伙做生意的事情,太皇太后早几年就知晓了。

一开始她也是反对的,可是后来见皇帝的内帑充实了,又可以将那些银钱去充实国库,备战军需。

太皇太后也是支持的不行,若不是多年来同郭络罗家做生意,若不是郭络罗家的几个小子,如今屡立战功,那如今的撤藩战场上,还不知道是何光景呢。

辅佐了三代帝王的太皇太后考虑事情更多从大局出发,更多的是考虑朝堂,考虑政治因素。

只要不涉及蒙古,不涉及博尔济吉特氏,此时的太皇太后还是相对开明的。

皇太后就不一样了,她从小入宫,被先帝不喜,在太皇太后的羽翼下成长。

如今才三十多岁,心性还是带着从前在蒙古时的直接率真的。

她非常喜欢宜妃的性格,有什么话直来直往,不拐弯抹角的最好了。

毕竟她这种直性子,最讨厌的就是勾心斗角,像佟庶妃那种曲折心肠,有八百个心眼子的人,她最讨厌了。

而且皇太后越看佟庶妃的做派,越觉得她像当年的董鄂氏,都是姓佟佳的,怎么就没有遗传她姑姑的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