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农门贵子 > 第121章 争相献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争相献地

\"里正,各位叔伯都是看我长大的,大家不必如此的客气。\"庄汀泉忙避开沈里正这一礼。

头发发白的里正,年纪这么大的老人家,给他行礼那是让他折寿呢。

沈里正和众多的乡亲们看他如今地位完全不同了,还是如此谦虚懂礼,那更是满意了。

沈里正人老成精,想要以后长久借着举人的光,那就必须懂得分寸,\"举人老爷,您可是我们梅林村的庇护,乡亲们你说是不是必须尊重。\"

\"对,里正说的对。\"一群人喊着回道。

大壮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对,村里有举人老爷可是我们的福气。我在镇上米店上工,店家想扣我的血汗钱。知道我是梅林村的,一分钱都不少的把铜板给了我。\"

\"我去镇上卖鸡蛋,有几个地痞看中我的鸡蛋,想要不给铜板,我只说是梅林村的,那地痞立刻就跑了。\"二花婶想起她昨日卖鸡蛋遇到的事,那一条卖菜的人可羡慕她是梅林村的。

沈里正可是切身体会,自从庄汀泉中举的消息传回来后,梧桐镇的亭长都对他有些巴结的意思。

十几个里正聚集在一起时,右首上座的位置,都特意让人让出来给他。原来那个一直挑衅他的花桥村里正,如今看到他都和老鼠见了猫一样,老实的很。

沈里正想到之前的场景,\"举人老爷,您就是我们梅林村的定海神针,大家都受了您不少的恩惠,很是感激您。\"

\"各位叔伯你们以后遇上被人欺负的事,只要我们这边占理,我遇上了肯定会帮大家的。\"庄汀泉也不介意庇护一些村民,毕竟如今社会普通百姓日子不好过。

\"多谢举人老爷了。\"沈里正和一群的村民都非常开心的道谢。

\"叔伯婶子,你们还是叫我小郎吧,不然我挺不习惯的。\"

\"行,那我们就继续叫您小郎君了。\"沈里正一口应承下来。\"小郎君,这次回乡是不是要修建举人牌坊。\"

庄汀泉见沈里正知道也不奇怪,\"是的,朝廷拨付了银子,让我回乡建个牌坊。想着正好借此修一下家中长辈的祖坟和宗祠。\"

沈里正仔细听着,时不时点头,\"小郎君,您需要人手,我们大家都愿意忙帮忙。\"

\"对,小郎君,这可是大好事我们一定要帮忙。举人牌坊,我们在梧桐镇上还没见过呢!听说只有县里才有,梅林村能有一个真是托了举人的福了。\"

庄汀泉见这么多人要帮忙,也和他之前打算请村民不谋而合,\"多谢大家的心意,到时候肯定会请大家帮忙的。\"

\"大家都先去忙吧,事情我会和小郎君说的,别一群人围着在这,把路给堵了。\"沈里正大声喊道。

\"行,那我们先去忙了,一切拜托里正了。\"

庄汀泉心中隐隐有些猜测沈里正要个他说什么,\"里正叔,不如我们先进去,到书房里详谈。\"

沈里正也觉得站在这里不像话,点了点头跟随庄汀泉进了书房。

\"小郎君,我们梅林村都想把名下的地献给你,到时候我们再向您租地,您同不同意?\"沈里正这时想起他们村里商量好的事。

大昊朝规定,举人的身份,代表可以免税五百亩的土地,甚至操作得当是上千亩土地。

乡绅、举人,每石是一丁点税都不用交的,所有的都是自己的。而普通农户,虽然正经的粮税不多,但各种一路上的损耗和明目,都可以让他交完粮税也就是丰年吃个七八成饱,一到欠收的年份那是要野菜夹杂着吃四分饱。

庄汀泉想起当初他和爹一起去纳粮时的场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富贵人家不用交甚至少交,这样弄得穷者横穷了。

这样悬殊的差距,也怪不得大家有这个想法,如果他心黑点把这些地给吃了,普通老百姓也是告状无门,毕竟是他们小老百姓把自己的田产,名义上送给庄汀泉,面上就是算是他的。

而梅林村的村民之后,只需到了收获季节交一些钱粮给他,庄汀泉就凭白得了不少的钱粮,村民们也不用受收粮官的刁难和苛捐杂税,多拿不少的银子。

甚至还有些人为了得到庇护,不用去徭役还会直接拜入府中为奴,算是庄汀泉家里的自己人,就不用负责每年的徭役,这种做法叫做“荫蔽\"。

要不是庄家如今奴仆不少,想来梅林村不少的村民都想这么干了。

想想又觉得好笑和苦涩,他中个举把梅林村的土地给\"兼并\"了。也是普通百姓日子不好过,乡绅和举人不用纳税,大昊朝以农业征税,那肯定是要把税重点放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沈里正见他沉默许久,以为他不同意,\"小郎君,您放心,我们按朝廷的两成税给您,就是荒年的时候您给稍微减免一点……\"

庄汀泉见此叹了一口气,\"村民的土地可以挂我名下,报酬只用一亩地的一成就行了。但我有个条件,这田我不想你们挂的时候,你们就拿回去。\"

沈里正立刻大喜,\"我就知道小郎君真是好心肠,这真是让你吃了大亏了。小郎君,老夫要赶紧去和大家说一声,让大家把地契拿过来。\"

庄汀泉见沈里正得到他的承诺,着急离开庄家,只能无奈的笑了笑。

没多久,梅林村的村民欢欢喜喜的拿着自家的地契去了庄家,就怕去晚了名额都给了别家,自家没捞着到时候可是哭死了。

\"小郎君,这是我家的地,您收着……\"

\"还有我,这是我家的……\"

\"还有我……\"

看着这么多挤来挤去献出自家的地,如果不是他亲身经历,庄汀泉真的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幕。

庄汀泉当然也免不了全部的田亩赋税,\"大家都有份,我们按各家情况来,村里田地不少,大家都不会漏的。\"

沈里正也维持着秩序,控制着大家排队,而庄汀泉一一给他们写了一张新的租赁契约。

朝廷规定了必须过户了地契,才真正算是举人免税的田地,所以庄汀泉只能如此了。

傍晚时分,每个人脸上欢欣喜悦,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庄家,期待着明年大家能够家里余粮。